□記者何暉文閆化莊攝影
  核心提示|5月24日,鄭州某銀行支行副行長許女士在受訪時說,向蘇大軍索要的“麵條頭”她都用來蒸滷麵了。“一上籠見了熱氣就塌架,不粘連,好拌菜,味道特別不一樣。因為全家都愛吃滷麵,我會用多種面嘗試,但吃了菌菇面蒸的滷麵後,再也不想吃其他面了……”
  良心食品:“我的菌菇面就是要讓我的親爹吃”
  一車黃瓜,一對父子。父親笑容可掬稱重接款,男孩天真無邪狼吞虎咽。“啪啪”,男孩突然被父親一頓猛打。父咆哮子嗚咽。“你還敢不敢吃?”遂從車前掛兜里摸出一根黃瓜扔給孩子……
  這一幕發生在鄭州市北環,彼時,蘇大軍正載著兩箱菌菇面要給自己的父親送。5月24日再次提起此事,她仍愴然涕下:“打農藥的菜農民自己不吃,自己吃的菜不打農藥。人都說這是坑爹的時代,我的菌菇面可是要讓我的親爹吃……”
  位於鄭州市北二七路上的廣州大酒店,人們親切地稱之為“廣酒兒”。“廣酒兒”的早茶和晚茶全國聞名。自1958年開始,“廣酒兒”有個特殊的位置總在接待著一位特殊的客人。這個人每天早上6點準時出現,倚窗而坐,一壺紅茶,兩塊點心。退休後,他仍是一壺紅茶,兩塊點心。只是離開“廣酒兒”的時間由過去的早上7點延長到上午10點。
  半個世紀的“廣酒兒”,見證了這位客人的精緻和貴氣。
  “廣酒兒”的門面由小變大,從簡樸到奢華,服務生換了一撥又一撥,管理者一茬接著一茬,那個位置的主人依然故我,只是當年英俊清秀,老來有了花白鬚髮。這位名為蘇啟文的老人便是蘇大軍的父親,上個世紀鄭州園林界的大師級人物。
  據蘇大軍講,她出生於1934年的老父親只吃她的菌菇面。
  5月24日晚,記者在工人新村一處老宅見到了這位老人。雖已80歲,慈祥的臉上仍找得到當年的相貌堂堂,挺直的身段配得起“周正儒雅”。
  老人一生育有四女,蘇大軍老大。最小的女兒對記者說,父親獨居,生活習慣極好,讀書、喝茶、散步、聽戲,京劇名段信手拈來。“家裡冬天燒爐子取暖,但爸爸用煤比我們用暖氣都乾凈。每個窗臺始終放有一把小刷,用以清理縫隙的灰塵。”老人的講究貫穿到每一個細節,並不寬敞的家裡放滿盆景種滿花草,室內綠意盈盈,花香盎然。
  理性吶喊:逃脫被毒害的邏輯鏈
  據老人說,早年的蘇大軍曾女承父業並頗有建樹,他原以為女兒會在園林景觀上走出很遠,不料竟兀自轉行做起了小孩菌菇面。
  父女間曾有過分歧,但最終還是父親從了女兒。“她說園林景觀屬於精神享受,當下的國情是食品安全搞得人人擔心。大人也就罷了,如果連小孩子都沒有安全的東西可吃,我們的民族還怎麼發展?”老人一邊向記者展示手機里蘇大軍的幼時照片,一邊說“她是對的”。
  對於國人的飲食鏈條,早有學者發明瞭一個術語——互害。“其實,別人生產的食品一樣不安全,最終大家也都在吃進有害食品。在經濟社會的消費鏈條中,誰能逃脫這種被毒害的邏輯鏈?”據老人介紹,起初支持女兒是一種情感,如今是理性吶喊。舉著一盒菌菇面,老人說:“不是有句話嘛,看一個食品安不安全,就看老闆吃不吃。這個面,不但老闆在吃,老闆的親爹也吃啊,我的親友都在吃。”
  老人家對“菌道”的商標滿心贊賞:“道,在中國哲學中,是一個重要概念,是真理是道路是方向是方法是道德,是‘終極真理’。”
  老父親眼裡,女兒是一個“專註的理想主義者”,“她會掙錢,但她不愛錢,身上有‘貴族氣質’”。貴族代表了尊嚴和品行。儲安平在其《英國採風錄》中說:凡一個真正的貴族紳士,他們都正直、不偏私、不畏難。
  英文里的noble,除了有“貴族”含義外,還有“高尚的”、“卓越的”、“輝煌的”等含義。“貴族精神”包括高貴的氣質、寬厚的愛心、悲憫的情懷以及堅韌的生命力、人格的尊嚴、人性的良知、不媚、不嬌、不乞、不憐。
  忠實擁躉:“吃了菌菇面蒸的滷麵,再不想吃其他面了”
  蘇大軍的女兒英語極好,但女兒聲稱剛被“粉語”整得暈頭轉向。
  什麼是“粉語”?粉,是媽媽的粉絲,語,是媽媽粉絲發給媽媽只有媽媽能看得懂的英語。
  就在記者採訪前一天,蘇大軍的手機微信中出現一個英語單詞:offcut,急。因為母親忙,女兒開始充當信使。“跟她說,不多。”母親答。
  其實這類“粉語”在母親這裡本無障礙,偏偏女兒的好奇令事件頓時有了喜氣。
  “阿姨,您要碎木屑嗎?”“No,per-cales,斷了。”英漢混搭很快過來。“哦?是棉布頭?”女兒越發詫異。“Noodlehead.”又一個單詞飛過。“傻瓜頭?”女兒摸了一把自己剛換的髮型。
  “leftoverbitsandpieces.”片刻,更長的短語過來了,還伴隨一個害羞的表情。“殘次品?下腳料?”女兒頓時獃掉。
  “你阿姨是說上次給她的麵條頭吃完了,要再給她帶點,很急,她斷頓了。”母親的話音剛落,果然一個單詞迅速過來——Noodlesscrap(麵條邊角料)。
  麵條頭是掛麵生產過程中,在切割、烘乾、包裝等環節產生的邊角餘料。多數掛麵生產企業經過浸泡、揉合後會重新加工生產掛麵。但在彤瑞公司,菌菇寶貝面的麵條頭從不回爐,都贈送給親朋好友吃了。
  蘇大軍有個小眾粉絲團,內有銀行行長、交警隊長、學校校長、醫院院長、話劇演員、大學教授、報社總編、飯店老闆,但77名粉絲中43個吃的都是“邊角料”。
  河南省豫劇二團的袁鄭建先生每次下鄉演出必然帶上滿滿一包“麵條頭”。他說,自己的血糖指數降了不少。“給錢人家不要,不給錢又不好意思,就吃麵條頭吧。”5月24日,鄭州某銀行支行副行長許女士受訪時說,蘇大軍給的“麵條頭”她都用來蒸滷麵了。“其他掛麵蒸滷麵要用水煮半熟才行,菌菇面根本不需要,一上籠見了熱氣就塌架,不粘連,好拌菜,味道特別不一樣。因為我們全家都愛吃滷麵,我會用多種面嘗試,但吃了菌菇面蒸的滷麵後,再也不想吃其他面了。”
  終極真理:“菌道”的客戶恰恰是孩子和老人
  不信→爭論→贊嘆→依賴,這是鄭州驢族對菌道菌菇面的認知過程。
  蘇大軍的丈夫楊瑞峰是鄭州驢族圈的資深驢友,因家有“菌菇寶貝面”成為隊伍里的“香餑餑”。他說,剛入隊時他也和大家一樣帶濕麵條,時間一長麵條會發酸,後來他想還是帶掛麵吧。“可掛麵誰還有俺家的好,我就帶了麵條頭。當時在嵩山山頂一下鍋,忽一下白沫就撲出來了。我還沒來得及添水壓滾,就有隊友說,這是好面啊,別的掛麵溢鍋是清水……這面爽滑、細潤,到嘴就化,湯味很正還帶點甜。”大家你一筷子我一勺最後連湯都喝了個精光。
  採訪當日,楊瑞峰曬出搶分菌菇湯麵的火爆場面。他說,從去年9月開始,領隊出發前都會叮囑他,燒餅、牛肉、藥品等一律不需他考慮。“你只要帶夠你喝的水,剩下就帶你家掛麵,能帶多少帶多少”。
  楊瑞峰一直感覺愧對隊友:“即便塞滿,每次也只能背八九個人的量。一個月出去4次,我們一個隊一般會有30個人。”
  蘇大軍的忠實“菌絲”、鄭州交警四大隊的張副隊長說:“看一個企業生產的東西是不是安全,看他給不給自己家人吃。”這話與70多歲的日籍企業家正山四郎如出一轍:“當你所生產的食品,敢給你自己家裡的嬰兒吃時,它就是安全食品。”而“菌道”菌菇面直面的恰恰就是小孩和老人。
  “別惹童叟”,這是流傳在微信圈的一則短文——中國命理學和位理學上有種說法:7歲以前的孩子和70歲以後的老人,他們是神不是人,欺虐他們會人神共怒,遭天譴。故,幾千年的有道商人便崇尚“童叟無欺”。
  據瞭解,菌菇面在多家大型企事業單位中享有極高的美譽度,一些高校、銀行、醫院和政府機關、幼兒園要求定點供應。但由於加工能力有限,時常會斷貨。
  溫馨小貼士
  咨詢“菌道”菌菇寶貝面和食用菌相關知識可撥打24小時電話:(0371)88888061,88888824
  鏈接語
  “很難有人再超越她。”我省高速公路兩旁美輪美奐的園林景觀,1000天非人非鬼的淤泥苦幹,驚心動魄的龍鳳胎、姐弟戀,超越韓國德國、比肩日本的菌菇寶貝面……中國食用菌界,蘇大軍是一個傳說、一個奇談。請繼續關註蘇大軍傳奇系列調查報道。  (原標題:77個粉絲,43個在吃“邊角料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d01bdlmq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